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震地质、工程地震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工作。具备本专业系统和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对中国西部特别是甘肃及其周边地区地震地质背景及发震构造有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熟悉活动构造研究与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最新进展,能够运用最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解决所研究领域的关键性科学技术难题;具有较强的数值计算能力,并在区域地震应力场、地震地表变形、地震反应分析、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寒区工程热稳定性等研究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br>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9项;参加了6次中强地震的地震现场科考和震害评估;技术负责或主要参与完成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50余项;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多项;个人2008年曾荣获“中国科协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及“第七届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br>共发表研究论文53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31篇(包括5篇EI收录论文、17篇核心期刊论文),第一作者论文他引达117次;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毕业4名)。<br>近年来主要工作业绩包括:1、开展了南北地震带北段武都南、古浪、天水、会宁等几个历史疑难地震区调查与地震机理研究,确定了古浪推覆构造体前峰断裂的逆冲兼左旋走滑性质及逆冲变形模式、发现了1879年武都南8级地震地表破裂带、给出了天水市区活断层展布图,为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2、模拟计算了中卫-同心活动断裂带构造应力分布与震后应力分布演变、模拟了断裂沿线地震破裂危险区演化过程、评价了该断裂未来地震破裂危险性,为有限元方法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思路;3、提出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计算地震地表变形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系统讨论了地震地表变形分布特征与规律,并应用于工程抗震设防、活断层工程避让距离研究等。
工作经历
-
-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地球科学系, 访问学者, 2011-11至2012-10
-
-
-
教育经历
-
-
-
兰州大学
地质系地质学, 学士, 1990-09至19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