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出生,工学博士。分别于2003年、2008年在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获得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7至今工作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2014.11-2015.12在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访问交流,合作导师:彭方正 教授。<br>目前主要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风电机组控制策略、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直流网络分析、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及其应用。<br>近5年发表SCI论文4篇,EI期刊论文16篇。<br>1 教学工作<br> 稳定的承担两门本科教学课程 – 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平均72学时/年;<br> 教材1部(编写15万字);《信号与系统分析》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br> 指导及协助指导本科毕业设计40+人;<br> 指导及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20+人;<br> 发表教研论文3篇;<br> 参与省级教研项目1项;<br> 自2009年以来担任本科生班主任2届;<br> 本科生课程设计、创新项目指导4项;<br>2 科研项目工作<b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脉冲微分动力系统理论的风电功率预测的极大误差评估方法研究(51207115),2013.01-2015.12,项目负责人,理论分析、研究方案设计;<br> 中央高校自主科研项目,基于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的大规模风电场智能化控制研究,2011.10-2013.10,项目负责人,理论分析、研究方案设计;<br> 973计划(2012CB215100),大规模风力发电并网基础科学问题研究,2012.1-2016.8,项目申请书编写、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br> 重大基金项目(51190100),大规模风电接入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基础理论研究,2012.1-2016.12,项目申请书编写、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br> 863项目(2015AA050101),直流配电网中多端柔性直流系统控制保护关键技术,2015.01-2018.03,项目申请书编写、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四种型号变频调压电源,2008.09-2009.07,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已应用于甘肃天水整流器研究所;<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国内第一套双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平台的研制,2009.07-2010.05,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已应用于浙江大学动模实验室;<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国内第一套多端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平台的研制,2010.04-2010.10,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已应用于武汉大学智能电网实验室;<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800kW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逆变电源,2011.09-2013.05,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已应用于西北电力设计院;<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750kW感应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装置,2011.12-2012.12,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与调试,已应用于大唐新能源内蒙乌拉特后旗风电场;<br> 小水电上网变电站备用电源自投装置逻辑设计研究,2011.03-2012.06,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备自投逻辑设计及试验,已应用于南方电网;<br> 柔性直流系统分析与直流网络拓扑结构研究,2012.05-2013.04,项目第一参与人,方案设计、具体组织实施管理;<br> 混合直流输电技术前期研究,2012.01-2014.12,项目第一参与人,方案设计、具体组织管理;<br> 贵州电网调度操作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2014.07-2015.12,项目负责人,方案设计、准动态风险评估方法,已应用于贵州电网;<br> 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基于非对称优化脉冲宽度调制技术的多阶电平控制方法研究,2010.01-2012.12,项目第一参与人,快速算法实现及硬件电路设计、调试;<br> 电力电子装置研发,风力发电系统高频扰动装置研制,2010.12-2011.06,负责36个功率单元的控制理论、方案设计、编程、调试,已应用于张北风电测试基地;<br>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对大电网安全稳定特性分析与控制影响及对策研究,2016.04-2017.03,项目第一参与人,方案设计、具体组织实施管理;
工作经历
-
武汉大学
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2018-09至现在
-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2008-07至2018-08
教育经历
-
武汉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博士, 2003-09至2008-06
-
武汉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学士, 1999-09至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