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思兰,女,1962年1月7日出生于北京。现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博士生导师。主要社会兼职:中国菊花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会委员、《植物学报》编委会责任编委、《分子植物育种》编委会委员、《植物科学学报》编委会委员等。
戴思兰教授1980年考入北京林学院园林系,1984年毕业并获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88年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先生,进行栽培菊花起源的研究,1994年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0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系,作为博士后师从著名华裔分子生物学家吴瑞教授,从事植物目的基因的克隆和植物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2005在美国密苏里植物园进行植物学访问研究。
戴思兰教授从教26年,始终致力于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年起承担园林学院本科生“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教学任务,先后为观赏园艺专业本科生主讲“现代生物技术与观赏园艺”、“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发展专题”,为本校研究生主讲“分子遗传学”、“植物基因工程原理”等课程。主持编写了国家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规划教材《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6年起承担指导硕士研究生任务,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2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已经培养出博士生15名,硕士生35名。
近10年来,戴思兰教授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科研专项等10余项科研工作,领导的课题组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研究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主要有: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学、植物基因工程、植物遗传和育种。
目前戴思兰教授主要从事花卉育种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花卉生物技术、花卉栽培与应用技术、种质资源与系统进化、花卉文化与历史。
多年来,戴思兰教授对多种观赏植物进行了品种演进和亲缘关系探讨,提出了用植物系统学方法研究观赏植物品种亲缘关系及起源的思想,特别是对中国栽培菊花的起源及近缘野生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突破,阐明了菊花起源的主要菊属植物种间的亲缘关系。二十世纪90年代,戴思兰教授率先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引入观赏植物研究中,带动了国内观赏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品种演化与亲缘关系研究。近年来,在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开发利用上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并致力于花卉育种系统的建立,积极开展中国传统花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积极进行花卉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改良,特别是针对观赏植物的花色、开花期和抗逆性的遗传机理分析,分子育种以及品种评价等开展了大量工作。
自1988年至今,戴思兰教授集中对菊花开展了全面研究。她领导的课题组从菊花种质资源收集、中国传统菊花文化和历史研究到观赏品质形成机理、品种改良的方法和技术,以及产业化周年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等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其在菊花花色形成机理和菊花种质资源研究上的成果得到国际园艺学界的高度关注。其两项研究结果“切花菊产业化周年生产技术”和“盆栽菊花产业化周年生产技术”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科技成果。“切花菊产业化周年生产技术”成果实现了周年产业化生产,为合作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盆栽菊花产业化周年生产技术”成果已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建成了中试研究示范基地。戴思兰教授研发的盆栽小菊品种入选为2008年奥运用花,为北京实践绿色奥运的承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合作企业生产的反季节栽培盆栽菊花参加了首届北京市菊花文化节,为共和国6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2010年,由戴思兰教授领导的菊花育种团队被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命名为北京市花卉育种研发创新团队。
教育经历
-
美国康奈尔大学
遗传与分子生物学, 1997-01至2000-06
-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 Doctor, 1988-09至1994-12
-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 Bachelor, 1980-09至19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