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人从2015年开始至今,一直专注研究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在抗肿瘤实验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组主要成员由从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肿瘤研究领域的人员构成,人员结构合理, 技术上知识上互补性较强,一些研究结果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并发表在本专业有影响的杂志上,如:Oncogene、Cancer Letter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Theranostics、Cell Death Diease、Oncogenesis等。本项目负责人目前参与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一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共发表SCI论文20篇,其中第一作者(包括共同第一)SCI论文12篇(影响因子共计74.08)。在肿瘤基础研究方面,尤其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领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基础,了解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学科研究进展,学术思想能紧跟学科的发展,保证了该项目的科学性与创新性。申请人主要研究发现包括:
(1)、国内外首次发现雌激素受体α(ERα)的去泛素化酶(USP7及USP15),去泛素化酶 USP7/USP15 可以稳定雌激素受体(ERα)的蛋白水平,从而促进 ERα阳性乳腺癌的生长;提出 USP7/USP15 可以作为一个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Cancer Letters, 2019;Cell Death Disease,2021);
(2)、发现内质网相关分子伴侣蛋白 GRP78 可以定位在细胞核中通过其 C 末端识别 AR 剪接体
AR-V7, 并且通过招募 E3 连接酶 SIAH2 形成降解复合体输出到细胞质中, 从而介导 AR-V7
的泛素化降解; 同时发现吴茱萸次碱可以增加 GRP78/SIAH2/AR-V7 降解复合体的形成,促
进 AR-V7 在蛋白酶体中的泛素化降解,明显抑制 AR-V7 阳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生长;
(3)、发现去泛素化酶 USP14 通过调节雄激素受体(AR)的泛素化降解调控乳腺癌(Oncogene,2018;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的生长;
(4)、发现去泛素化酶 USP10 和 USP13 的抑制剂 Spautin-1 可以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并且与临
床用药恩杂鲁胺具有联合效应,但这些效应并不依赖 Spautin-1 对 USP10 和 USP13 的抑制作
用,而是与其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抑制相关(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2019);
(5)、发现去泛素化酶(UCHL5, USP14)抑制剂可以通过调控 ERα的泛素化降解影响 ER 阳性乳腺癌生长(Oncogenesis,2018);
(6)、国内外首次发现清道夫受体CD36的去泛素化酶USP14和UCHL1,去泛素化酶USP14/UCHL1可以调节CD36的蛋白水平,从而影响巨噬细胞对脂质摄取,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提出去泛素化酶USP14/UCHL1可以作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靶标(J Cell Mol Med,2020;Cell Death Disease,
2020)。
教育经历
-
广州医科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博士, 2019至2021-06
-
广州医科大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硕士, 2015-09至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