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br>2006年考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物物理专业(硕士),2008年保送博士,且于2011年顺利完成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破格聘为副教授,2014年遴选为硕士生导师。<br>从2006年至今一直跟随李霞教授从事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主要整合多维高通量组学数据(包括转录组、表观组、调控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探究人类基因表达调控的潜在作用机制和复杂疾病中的异常影响,特别关注非编码RNA调控网络的构建、非编码RNA与组蛋白/甲基化调控模式的剖析、非编码RNA协同作用模式的识别与分析、lncRNA功能的预测、疾病相关非编码RNA/编码基因的挖掘、以及多种生物分子网络的综合研究及其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中的应用。部分研究成果已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Human molecular genetics》、《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Oncotarget》、《Scientific reports》、《BMC Medical Genomics》、《BMC Systems Biology》、《Molecular BioSystems》、《PLoS ONE》、《Gene》等国际期刊上,累计SCI影响因子102.14,单篇最高影响因子9.1。在miRNA 研究领域,我们取得了突出成果,融合基因功能信息和蛋白质网络数据,我们构建了miRNA-miRNA 协同作用网络,并发现疾病miRNA 在该网络中具有特异的拓扑特性和模块性。该工作自2011年发表以来已被100余次。同时,结合miRNA-mRNA 耦合表达谱和调控数据,我们构建了miRNA-mRNA 失调网络,并基于此网络构建了疾病miRNA的分类系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外,关于胶质瘤恶性进展中miRNA的研究获得了国际著名学者的关注,例如,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研究员在CA CANCER J CLIN杂志(SCI影响因子162.5)发表综述以一小节的篇幅对该工作进行了介绍。在miRNA 靶点预测、TF 转录因子位点识别以及表观遗传数据方面,我们课题组也具有扎实的工作基础,将为课题的圆满完成提供技术和资源保障。
工作经历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授, 2017-08至现在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09至2015-07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副教授, 2012-08至2014-07
-
哈尔滨医科大学
生物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讲师, 2011-07至2012-07
教育经历
-
-
陕西师范大学
信息与技术科学, 学士, 2002-09至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