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昆龙,现任昆明康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从事免疫学与病毒学研究。原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生导师。 1965年扬州大学毕业后在昆明动物所工作至2003年。1985-1987 年先后在美国NIH 的Oregon灵长类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和东弗吉尼亚医学院等学习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并获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1996-1997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纽约Aaron Diamond 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曾任昆明动物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4-1996)和昆明动物所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 (1996-2000)。现任或曾任5种学术刊物的编委,中国免疫学会理事,生殖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等职务。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和专著140多篇册。获云南省和中科院科技奖6项,授权专利2项。
撰写了我国第一本实验灵长类学专著《实验猕猴的疾病防治》。与合作者一起,发现猕猴转移因子可转移对结核菌素和破伤风毒素的过敏反应到人,发现人和猕猴的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树鼩红细胞膜分子的受体,发现猕猴甲亢引起的突眼症。在美国著名生殖免疫学家Nancy Alexander 教授的指导下,证明细胞毒T淋巴细胞是实验性睾丸炎的主要病因,抗精子抗体是输精管吻合术后不育的主要因素。 回国后,以小鼠为实验模型,证明分泌性抗精子IgA抗体会影响精子的功能,且能通过生殖道粘膜主动转运,并受性激素调控; 抗体分泌细胞可游走到两性生殖道并受性激素调控,这种调控与生殖道的而不是抗体分泌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不同表达有关。以血清学方法调查了我国猕猴的D型猴艾滋病毒感染状况,并成功地研制出测定该病毒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发现了新型植物来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具有抗艾滋病毒活性。研究了云南省静脉吸毒人群HIV 与 HCV 共感染的特征,发现云南省新型HIV重组流行株,并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参与了我国第一个上市的治疗艾滋病的中药复方唐草片的研制。
由于艾滋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正在与有关单位合作进行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于艾滋病性传播预防的新型非处方药物杀微生物剂 (Microbicides)的研制。至今全球还没有旨在保护妇女健康的该类制剂上市。发达国家把它看成与疫苗一样重要,已有数个候选物进入三期临床试验。与合作者一起,正在积极推动用于艾滋病预防的男性包皮环切技术在我国的提倡与推广。成功地开展了丙型肝炎小动物树鼩模型的研究,取得了喜人的结果,有关论文已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目前正在与合作者一起进一步深入探讨。
教育经历
-
扬州大学
兽医学, 本科, 1960-09至19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