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向:<br>植物生物钟(Circadian clock) 的分子机理:研究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节律(Biological rhythms) 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的作用机制。 <br>研究内容:<br>生物钟 (Biological Clock) 参与调控植物体几乎所有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过程,使机体自身的内源节律 (如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s,涉及到基因表达、气孔开闭、胞质游离钙离子水平、营养吸收利用、激素应答、新陈代谢等) 与外部环境条件 (光、温度、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信号等 ) 达到时间和空间的同步。研究表明,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89%转录组 (Transcriptome) 受生物钟、温度周期和光周期调控,生物钟在分子及生理生化水平上的精细调节机制使得植物能够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如在外界环境的昼夜节律性变化下,正是由于生物钟系统性精细调控,使得光合作用相关基因和蛋白能够提前转录和翻译,从而保证植物能够达到最大的光合利用率;再如抗性相关基因的周期性表达以及气孔的节律性开闭,使植物在尽可能地利用能量和资源、减少浪费的同时,兼顾到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抵抗。<br>我们实验室的工作从植物生物钟系统的遗传进化以及分子调控机理入手,同时兼顾农业应用的可行性,试图揭示生物钟是如何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环境适应性,同时利用转基因技术试图改变植物生物钟调控方式,找到适应不同环境气候条件的最佳生物钟调控模式,从而提高植物产量和抗性等关键农艺性状。<br>研究兴趣点:1、植物生物钟分子调控机制;2、植物生物钟与抗逆胁迫响应;3、植物生物钟系统与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适应性的定量遗传学研究;4、生物钟调控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昼夜节律振荡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物学意义。研究成果将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植物发育和开花调控、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等领域有重要的基础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工作经历
-
河南大学
植物逆境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教授, 2019-01至现在
-
河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特聘教授, 2009-10至现在
教育经历
-
Dartmouth College
Molecula Cell Biology, 2006-08至2010-09
-
Vanderbilt University
Molecular Cell Biology, 2002-12至2006-07
-
河北师范大学
细胞生物学, 博士, 1996-09至2002-12
-
河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教育, 学士, 1992-09至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