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汝谋,1938年5月3日生,福建古田人。196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同年留校燃气轮机教研组任助教;1962年至1978年在南京汽轮电机厂设计科任工程师和副科长;1979年至1984年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和代室主任;1984年至今在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与教育督导组成员。曾兼任北京钟华燃气轮机研究与发展联合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能源利用分会副主任,全国燃气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燃气轮机技术》编委会副主任以及《热能动力工程》、《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编委等职。长期从事于动力机械与能源动力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在燃气轮机自主研发、总能系统基础理论研究及能源领域规划与战略研究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和学术成就。<br>承担完成六个型号国家燃气轮机研制或设计:50马力驱动水泵燃气轮机测绘研制,1000千瓦发电用燃气轮机设计研制,23000千瓦燃气轮机电站测绘研制,燃用炼厂气的RZL4.6-65型联合循环发电供热实验装置研发实验,20000马力川沪天然气管道燃气轮机和7000马力青藏铁路机车燃气轮机设计研究等。前三个机型通过国家严格鉴定后投入批量生产销售。1000千瓦机组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的里程碑,23000千瓦电站则是引进消化跨越发展的范例。身任联合设计组长或主要科技负责人,设计校对了数万张图纸、编制审定了数千份技术文件,建立了一个重型燃气轮机设计体系;组织攻克了机组振动、漏油及压气机喘振等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确保机组研发成功。为我国地面燃气轮机发展中设计研制机型最多的科技负责人。<br>承担国家攀登B、973、863计划与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等国家能源动力学科重要科研项目。在燃气轮机总能系统集成理论、新颖热力循环开拓创新,以及洁净煤发电系统设计优化方法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参与对“能源动力系统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和CO2控制原理与方法”系统性开拓研究,拓展热能梯级利用理论和阐明化学能与物理能综合梯级利用原理,提出系统建模新思路和模拟分析与综合优化相结合的系统优化新方法。率先在我国开展STIG、HAT、NECC等新颖热力循环探索研究,对STIG循环的尖端现象等做出理论解析,得出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结论,为相关系统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全面深入研究了复杂的IGCC发电和化工动力多联产系统的系统集成机理和相关的特性规律。首次提出有机型约束的IGCC设计框架,创建了基于全工况特性的IGCC系统设计方法;凝练了多联产系统集成原则思路与相应优化整合手段,提出基于联产本质特征的多联产系统设计优化新方法。<br>参与几十份ISO与国家燃气轮机标准编制审定和国家“四五”至“十五”燃气轮机规划,参加国家交通政策、《国家基础研究“十五”计划和2015年远景规划》能源科学调研和S-863计划能源领域软科学以及中美两国四院能源领域战略等研究。主笔参与撰写S-863计划能源领域建议书和中国基础研究进展报告(能源领域)等数十份国家与省部级能源动力软科学研究或规划报告,主笔撰写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定位研究报告(工程热力学部分),为国家相关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br>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百余篇(过半被SCI或EI摘录),专著4部,指导过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机械部新产品奖,国家三部委联合表彰,铁道部、石油部及电力部等部级科技进步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与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以及政府特殊津贴等多项奖励。
教育经历
-
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
燃气轮机, 清华大学, 1955-09至19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