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私立大学虽享有较高办学自主权,但常面临诸多办学困境。本文以教育部立案认可私立大学为中心,考察、分析了民初私立大学的办学概况、生存困境及其成因。面对困境,民初私立大学游走于政府与社会之间,采取诸种措施化解办学困境,例如:面向政府,争取同等待遇与谋求办学资源;面向社会,争取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面向自身,设置应用性学科与延聘优质师资。对此问题的探讨,一方面有助于"同情之理解"民初私立大学的生存境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深化理解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大学办学模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