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作业人员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患病特征及影响因素

作者:朱晓俊*; 杨思雯; 阎腾龙; 何伟; 王煜倩; 周兴藩; 马文军; 唐仕川; 李涛
来源:环境与职业医学, 2021, 38(12): 1295-1300.
DOI:10.13213/j.cnki.jeom.2021.21302

摘要

[背景]日光温室作业过程中劳动强度大、重复性劳动多,累及四肢、颈、上背、下背等多个部位。该人群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和多部位共患病问题值得关注。[目的]探讨日光温室作业人员WMSDs患病和多部位共患病特征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国西北某地区722名日光温室作业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和各部位WMSDs的患病情况。采用累积暴露指数矩阵模型将作业人员分为低、中、高三个累积暴露水平。不同累积暴露水平组间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每两个部位WMSDs患病之间的关联强度采用log-binomial模型计算现患比(PR),多部位WMSDs患病率在不同暴露水平组间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多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日光温室作业人员WMSDs患病率为78.7%(568/722),主要患病部位为下背部、腿部、颈部和肩部,患病率依次为47.6%、46.0%、27.1%、23.8%。低、中、高三个累积暴露水平组分别为121、196和405人。下背部、腿部和肩部的WMSDs患病率在不同暴露水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随累积暴露水平升高而升高(下背部,χ趋势2=11.144,P <0.05;腿部,χ趋势2=6.767,P <0.05;肩部,χ趋势2=15.666,P <0.05)。log-binomial模型分析发现,下背部和腿部(PR值分别为1.57和1.43)、颈部和肩部(PR值分别为2.00和2.07)间共患病关联较强。WMSDs多部位的患病情况显示50.4%(364/722)的作业人员出现2个及以上部位WMSDs的共患病现象。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部位共患WMSDs的影响因素为高水平累积暴露(OR=2.41,95%CI:1.34~4.33)和女性(OR=3.27,95%CI:2.07~5.16),3个及以上部位共患WMSDs的影响因素包括中水平累积暴露(OR=3.78,95%CI:1.70~8.39)、高水平累积暴露(OR=7.34,95%CI:3.41~15.80)和女性(OR=5.66,95%CI:3.48~9.22)。[结论]本研究中日光温室作业人员下背部、腿部、颈部和肩部WMSDs患病率高,存在颈部-肩部、下背部-腿部共患病模式。累积暴露水平较高和女性作业人员2个及以上部位WMSDs共患病现象较多。

  • 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北京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