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七损八益"源于《黄帝内经》,其中蕴含泻心、益肝之理,源自《道德经》中的"虚其心,实其腹"。"七损八益"之理在心用过度、心火亢奋所致的疾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应用在后世医家当中以张仲景的泻心汤以及阳旦汤(桂枝汤)为代表。文章以《道德经》《黄帝内经》为源头阐释"七损八益"中的泻心、益肝之理,以期为临床治疗心用过度、肝精亏损之证提供一定的启发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