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中联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治疗颈椎外伤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4例颈椎外伤合并OP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31例, 女性23例, 年龄(68.4±4.3)岁(范围:46~82岁)。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存在颈椎外伤病史,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OPLL, 且存在颈脊髓压迫相关症状体征。54例患者中, 18例患者行一期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A组), 15例患者行颈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B组), 21例患者行单纯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C组)。根据患者颈椎OPLL的范围及脊髓受压情况选择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的范围。根据术前MRI判断可能存在前纵韧带损伤等因素可引起颈椎局部不稳的位置进行后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一个节段(2个椎弓根)。术前行颈椎MRI平扫评估患者颈脊髓压迫情况及颈椎过伸伤引起的前纵韧带等前方结构损伤情况。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天、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颈椎曲度、颈椎活动情况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3组之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两两之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18个月(范围:6~30个月)。3组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 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范围分别为4个节段(C3~C6、C4~C7)22例, 5个节段(C3~C7)17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情况为C3~4固定11例, C4~5固定7例。3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与术前相比基本一致, 随访期间未发现颈椎曲度明显改变、后凸等情况。术后A组和C组患者颈椎整体活动度(C2~C7)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B组患者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较术前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对于颈椎外伤合并OPLL的患者, 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颈后路椎管成形术可以在广泛减压颈脊髓压迫的同时增加颈椎的节段稳定性,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颈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所带来的术后轴性症状等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