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系统回顾和总结我国建国62年农村卫生改革政策,评价各阶段改革绩效。方法采用PICOS要素构建研究问题,系统收集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的国、部级政策文件,分阶段分析每一阶段的主要卫生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改革措施,并以人群健康指标、农村卫生人力和基础设施指标、卫生费用指标及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为标准,评价各阶段的改革绩效。结果共纳入与我国农村卫生改革相关的国家级政策法规396篇。按照文献计量结果,参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阶段性特点,结合医疗改革实际进展情况,可将我国农村卫生改革进程划分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经济调整时期(1949~1965)、文化革命时期(1966~1976)、经济体制转型初期(1978~1984)、医改初期(1985~1996)、医改中期(1997~2001)和新农合实施期(2002~2011)等6个阶段。除文革阶段外,其余5个阶段年均政策量均逐年递增,提示政府关注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力度逐年增大,但整体呈现"重医轻药、最轻医保"的分布特点。人群健康指标、农村每千人口医院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持续增长,有逐渐改善的趋势。但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导致卫生保健服务公益性下降,个人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上升,部分政策内容出现反复。结论公益性导向是健全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需科学总结前期政策绩效,结合当前国情、未来需求,循证决策,并在执行过程中提升绩效。
-
单位井冈山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