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慢速扩张环境下超镁铁质岩系统的热液硫化物成矿机理以及启示

作者:曹红; 孙治雷; 刘昌岭; 姜学钧; 何拥军; 黄威; 尚鲁宁; 王利波; 张喜林; 耿威; 施美娟; 李东义
来源:海洋学报(中文版), 2018, 40(04): 61-75.

摘要

西南印度洋63.5°E热液区是在超慢速扩张洋脊发现的首个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对取自该区的热液硫化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矿物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热液区硫化物为富Fe型高温硫化物,且经历了较深程度的氧化蚀变,大量中间态的Fe氧化物充填在硫化物矿物间的孔隙及内部解理中;这些硫化物相以白铁矿为主,其次是等轴古巴矿和少量铜蓝,缺乏黄铁矿、闪锌矿。据推断,该区的热液成矿作用分为4个阶段:低温白铁矿阶段→高温等轴古巴矿阶段→自形白铁矿阶段→后期海底风化阶段(少量铜蓝以及大量的Fe的羟氧化物)。与之相对应,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硫化物的Fe含量较高(31.57%44.59%),Cu含量次之(0.16%7.24%),而Zn含量普遍较低(0.01%0.11%);微量元素较为富集Co(328×10-62 400×10-6)和Mn(48.5×10-61 730×10-6)。该区硫化物中较高含量的Fe、Co与超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相似,明显高于镁铁质岩热液系统。独特的热液硫化物矿物学特征和元素组成可能与该区普遍出露的地幔岩、橄榄岩蛇纹石化作用以及拆离断层的广泛发育的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