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U–Th)/He同位素定年以其低温敏感性(70 ℃)为造山带隆升–剥蚀速率的时空格架构建、油气成藏时间约束、沉积盆地埋藏历史恢复、矿床剥蚀保存研究及古地形地貌重塑等提供精确的时间–温度演变模型,应用前景广阔。理解矿物封闭温度、内部结构、4He扩散机制、铀–钍分带效应等都是(U–Th)/He数据解释的核心所在。对(U–Th)/He技术研究做了详尽论述,包括测年适宜对象及不同地质应用、测试方法发展及标准矿物结果、着重归纳造成年龄偏差的因素,对主要矿物的辐射损伤机制进行简述。认为从非稀释剂法测定发展至单颗粒激光熔融技术,再延续到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RESOlution下的原位微区双定年技术,FCT锆石、Durango磷灰石及蓬莱锆石测定结果与国际标定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并自主开发MK–1磷灰石标样,我国(U–Th)/He定年技术已相对成熟。有效保存4He的多数铀–钍副矿物均可成为适宜定年对象,总结了有效规避矿物包裹体、矿物粒径、α粒子射出及植入效应、成分环带等影响因素的策略,可为国内学者在(U–Th)/He数据解释中提供帮助和参考。
-
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云南省地震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