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压与血糖常规检测项目在人群慢性病筛查中的测量偏性,为人群筛查结果的科学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5808例样本与检测数据来源于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前后2次血压测量值、手指末梢血与静脉血清的空腹血糖检测值,采用χ2检验比较血压和血糖测量结果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受损检测阳性判定率的差异。结果第1次测量的收缩压值[(134.04±18.95)mm 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23±11.04)mmHg]均高于第2次测量的收缩压[(131.35±17.50)mmHg]与舒张压[(78.85±9.93)mmHg]。第1次测的高血压阳性率(39.91%)高于第2次测的阳性率(34.61%)。静脉血测量的空腹血糖值[(5.39±1.15)mmol/L]高于手指末梢血测[(5.32±1.13)mmol/L],静脉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受损率(8.73%)、糖尿病阳性率(6.23%)均高于手指末梢血的空腹血糖受损率(7.83%)与糖尿病阳性率(6.15%)。结论第1次测量的血压值、高血压阳性判定率高于第2次测量的,血压测量时最好连续测量2~3次,并取平均值,避免一次血压测量结果引起的判断偏差;静脉空腹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受损判定率与糖尿病阳性判定率均高于手指末梢血的,在手指末梢血检测出的空腹血糖处在临界值附近时,最好再次检测静脉血清的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