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 PF)是一种进行性、间质纤维化性肺疾病,其特征是肺实质的持续瘢痕形成,患者生存质量降低、预后不良。PF发病机制不明,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动物模型是探讨疾病发病机制、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主要工具。多种因素可诱导纤维化形成,根据已知病因(如粉尘、辐射、细菌或病毒等)可不同程度诱导PF模型,其中,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诱导的模型具有重复性强、纤维化病理与临床类似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其诱导方式主要有气管内滴注、气管内雾化、尾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和经鼻吸入,根据诱导频次分为单次和多次诱导。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BLM不同诱导频次、诱导方式建立的PF模型的特点,为其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