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产后女性盆底表面肌电参数特征并探讨其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预测价值,为产后女性松弛型PFD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2017年6月-10月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分娩并在产后12周内行产后检查的产妇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包括孕产情况,对参与人群进行手测盆底肌力检测及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调查松弛型PFD症状的发生情况,描述盆底表面肌电值评估指标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对肌电值与手测肌力、盆底损伤相关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共收集639例,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快肌阶段肌电最大值、快肌阶段肌电下降时间、慢肌阶段肌电最大值、慢肌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前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后10 s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和手测I类肌力均与产后SUI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耐力测试阶段肌电平均值、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显著相关,随着前静息和耐力阶段肌电值下降,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SUI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前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及后静息阶段肌电平均值均与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显著相关(均P<0. 05)。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产次以及分娩方式与POP发生显著相关,随着产次增加和阴道分娩,POP发生的风险增加(均P<0. 05),而其余各项盆底表面肌电值,手测肌力等,与POP发生无相关性(均P>0. 05),结论经阴道分娩和产次的增加,女性发生SUI及POP的风险随之增加,盆底肌力和盆底表面肌电值的下降,可能对产后女性SU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