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我国流动人口对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接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应急素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随机森林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降维,将袋外估算误差率最小的变量集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变量的作用方向和相对危险度。结果:流动人口对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接受率为32.2%,变量数为8时袋外估算误差率最低,重要性排名前8的变量依次为受教育程度、建立健康档案、流入地区、家庭平均月收入、流动范围、户口性质、年龄、流动原因。回归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相比的初中(OR=1.361)、高中和中专(OR=1.651)、大专及以上(OR=1.709)和与低收入组相比的中低收入组(OR=1.204)、中等收入组(OR=1.380)、中高收入组(OR=1.428)、高收入组(OR=1.404)以及与跨省相比的省内跨市(OR=1.078)和市内跨县(OR=1.049)的流动人口接受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更大。60岁及以上(OR=0.898)、农业户口(OR=0.880)、未建档(OR=0.630)、流动原因为家属随迁(OR=0.649)和婚姻嫁娶(OR=0.702)、东北地区(OR=0.722)的流动人口接受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的可能性更小。结论:流动人口的突发公共事件自救健康教育接受率较低,总体接受水平随受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月收入的提升而增高,且存在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需针对重点人群加大应急教育宣传力度,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单位吉林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