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DHM低剂量[50 mg/(kg·d)]、中剂量[100 mg/(kg·d)]、高剂量[200 mg/(kg·d)]组,5-氨基水杨酸[5-amino saliciylic acid,5-ASA,50 mg/(kg·d)]组。分组当日给予正常组小鼠蒸馏水自行饮用,其余组小鼠给予4%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7 d诱导急性UC模型。于饮用DSS当日开始,用DHM各剂量组及5-氨基水杨酸组按各组拟定剂量分别进行灌胃处理,连续给药14 d。对比各组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脾脏指数的变化、结肠组织学评分,肠组织TLR2、TLR4和NF-κB的活性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表达及MPO、NO、SOD的活性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HM可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TLR2、TLR4、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如IL-1β、TNF-α、IL-6水平,同时还能够减少肠组织中MPO、NO活性及增加SOD的活性。其中DHM高剂量组优于低、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最明显,其与5-氨基水杨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相当。结论 DHM可显著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有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