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实验验证探究心舒宝片治疗心肌梗死(心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HERB、PubChem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收集并筛选心舒宝片的药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收集心梗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0数据库获取药物作用靶点与心梗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作为心舒宝片治疗心梗的有效作用靶点;通过STRING11.0数据库平台,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平台分析KEGG通路;利用String工具、Metascape平台、Cytoscape软件等构建“中药-活性成分-有效作用靶点-通路”网络。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构建小鼠心梗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舒宝低、中、高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以13、26、52 mg/mL心舒宝片溶液,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以蒸馏水灌胃,各组均按0.1 mL/10 g体质量术后第2天灌胃,每日1次,连续干预4周。采用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指标,使用qPCR实验进行VEGFA、TNF1α、AKT1、MAPK3核心作用靶点的验证。结果 通过以上数据库收集到心舒宝片的活性成分97个,作用靶点747个,运用Network Analyzer功能分析,以紧密度、中介数和度值为判定条件,筛选出心舒宝片治疗心梗的核心作用靶点29个,KEGG富集分析得到131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等(P<0.05)。动物实验干预4周后证实心舒宝片高剂量组心脏的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显著升高(P<0.05),低剂量组的FS升高(P<0.05),高、中、低剂量组收缩末期左室内径(LVIDS)和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无显著差异,梗死面积减小。qPCR验证VEGFA、TNF1a、AKT1、MAPK3核心作用靶点,心舒宝片高剂量组在VEGFA、TNF1a、AKT1、MAPK3验证中均出现回调趋势,证明心舒宝片具有治疗心梗的作用。结论 心舒宝片可能通过MAPK、NF-κB、钙信号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等通路来调节VEGFA、TNF1α、AKT1、MAPK3等靶点发挥治疗心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