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针刺治疗皮肤瘙痒取穴规律研究

作者:徐菁; 赵百孝*; 段行武; 朱泽兵; 李丹阳; 刘雅洁
来源:中国医药导报, 2022, 19(35): 120-124.
DOI:10.20047/j.issn1673-7210.2022.35.27

摘要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针刺治疗皮肤瘙痒的取穴规律、关联规则及作用机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网、Pub Med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12月的针刺治疗皮肤瘙痒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通过利用软件统计穴位频数归经,分析主要穴位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 共90个文献,涉及102个穴位,用穴总频次615,其中特定穴77个,特定穴频次485次。使用频次最多的5个腧穴分别为:血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合谷。腧穴归经以大肠经和脾经选用穴位最多。除阿是穴外的101个腧穴主要分布于四肢部位,其次是腰背部。在所有特定穴中合穴使用频次最高。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5条强链接,分别为:血海-曲池,血海-足三里,曲池-足三里,血海-三阴交,足三里-三阴交。选取频次前25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得有效聚类7组,分别为:风市-百虫窝,膈俞-风门-委中,风池-风府-大椎-百会,肝俞-脾俞-肺俞-肾俞,阳陵泉,外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曲池-合谷-神门-关元-太冲-阴陵泉。结论 选穴频次最高的为血海,特定穴以合穴为主,多取大肠经和脾经的穴位,腧穴配伍以血海-曲池-三阴交为核心,针刺治疗皮肤瘙痒的选穴体现了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注重经络循行与经气的互通,重视特定穴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