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西北半干旱地区甘肃省榆中盆地的土壤养分特征,为其脆弱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榆中盆地4种典型的人工植被类型(草地、落叶林、针叶林、灌木林)下分布较为广泛的8种植物(苜蓿、梨树、银杏、松树、柏树、牡丹、月季、丁香)样地不同深度(0~10、10~20、20~30 cm)的土壤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物覆盖下土壤养分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植被类型下8种植物样地的土壤养分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速效钾平均含量(130.62 mg/kg)>速效磷平均含量(76.16 mg/kg)>铵态氮平均含量(50.04 mg/kg),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8.15 g/kg;且季节变化特征明显,除有机质外,春季土壤养分含量>冬季土壤养分含量。不同季节及不同土层pH值变化不大,维持在7.84~8.68,偏碱性。电导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8种植物样地,苜蓿样地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土壤铵态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和土壤电导率存在极显著(P<0.01)的线性数量关系;其他植物样地的土壤养分与理化因子互作较小。综上,土壤养分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差异显著(P<0.05),土壤养分与植被类型存在一定的同步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