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率干预策略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汕头市肺结核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率进行分析,制定提升病原学阳性率的干预方案,行政干预措施包括细化各项中间考核指标,以期达到病原学阳性率指标≥50%;技术干预措施包括:提高标本制作质量的技术培训,加大新诊断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种检验技术的联合应用,规范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的诊断。比较实施干预措施前后1年肺结核患者病原学检查阳性率的变化。结果实施干预方案后,全市6家定点机构实验室报告的结核病患者病原学检测阳性率由35.973%提高到51.877%,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726,P<0.01)。标本合格率、培养比例、分子生物学检查比例分别从72.626%、60.129%、29.724%提高到91.949%、97.427%、50.757%;组合检测(涂片+培养+分子)比例从28.673%提高到48.789%,组合检测任一阳性率从43.257%提高到52.854%。具备典型临床症状、PPD试验强阳性、IGRA试验阳性及4项同时具备的比例分别从80.725%、80.000%、80.193%、78.744%提高到93.333%、90.881%、91.950%、90.692%(P<0.05。实施干预措施前后,总体标本合格率及病原学阳性构成(χ2=24.535,P<0.05)、不同检测方法(χ2=812.944,P<0.05)和诊断依据(χ2=380.227,P<0.05)的阳性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政和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实现了肺结核病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提高了结核病诊断的质量。
-
单位汕头市结核病防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