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隶笔为篆”作为描述邓石如篆书风格来源与取法方式的重要概念,最早在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被提出,并在晚清直至当代学术研究中成为共识。但笔者在对《邓石如传》《艺舟双楫》等材料的梳理中发现,“隶笔”最初并不被认为是邓石如篆书取法的最主要因素,随着晚清书法批评的不断介入,邓石如篆书中的“隶笔”因素被不断放大,直至“隶笔为篆”成为定论。笔者认为,该观念的形成,实际源于晚清特定碑学立场下的一次形象重构,并对当代邓石如研究的“期待视野”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注重观察“隶笔为篆”观念的生成过程,并在历史情境中检验其合理性,从而对此观念进行验证与反思。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