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贫困具有"四域""四性""三度"特征。贫困具有四个相互牵扯、彼此互动的领域,即物质、健康、社会和精神贫困。贫困具有绝对—客观性和相对—主观性,前者是一个"平均人"的概念,是社会贴在个体身上的标签,后者是个"主观人"概念,即贫困主体对自身生活境遇的评判,是一种内生认知。贫困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共同搭建出立体框架,从单维走向多维、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生存走向发展。未来,需继续关注后小康社会的贫困理论、经验研究的可操作性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