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树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部地区过去248a以来上年7月到当年6月降水总量的演变历史,解释方差为41.9%,发现降水有明显的干湿变化。重建序列表现出6个降水较多时期(高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67—1781,1802—1814,1839—1859,1885—1915,1941—1955,1979—1991年;同时也存在7个降水较少时期(低于多年平均值),它们是:1755—1766,1782—1801,1815—1838,1860—1884,1916—1940,1956—1978,1992—1998年。与青海省历史记载的自然灾害进行对比,发现该地区或者附近地区历史记载的灾害年份在本文重建的降水量序列中均有所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反证了重建序列的可靠性。
-
单位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长安大学; 中国科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同济大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