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急性缺血性卒中再通治疗是一个多因素、多环节作用的复杂临床干预过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时间窗"是一个普遍沿用的概念。早在1996年,3 h内溶栓治疗就已经被证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获得治疗的患者很少,除了治疗时间窗的限制、未能及时就诊等原因,单纯的"时间窗"往往提供不了足够的信息以保证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基础血管病变、侧支循环和缺血耐受的不同,时间窗是否也存在个体差异呢?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延长卒中治疗时间窗等方面的研究。
-
单位神经内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