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综述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使用树状扫描统计量(TreeScan)方法开展的药物流行病学原始研究,总结TreeScan方法的发展与应用现状,阐述其方法学原理,为我国开展同类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系统检索英文文献数据库(Medline、Embase与Web of Science),最终纳入15项研究,其中9项为药物安全性监测研究,6项为疫苗安全性监测研究。研究中采用的TreeScan方法有3类:泊松概率模型、伯努利概率模型及树状时空扫描统计量模型。3类模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在研究设计时是否预先设定了对照、是否考虑了暴露至出现不良事件间的风险期时长。部分研究比较了TreeScan方法与其他不良反应信号发掘方法的检出结果,或使用已知存在的不良反应,探讨了该方法对不良反应信号的检出能力。通过总结发现TreeScan是一种有效的药品安全性信号监测方法,国际上目前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十分有必要推进TreeScan方法在我国药品、疫苗安全性监测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的探索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