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舌下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67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予以规范化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32例予以肝素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35例使用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比两组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舌下微循环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以及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及静脉-动脉血二氧化化碳分压差值(Pcv-aCO_2)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D-二聚体及血La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mg/L):2.66±0.79 vs. 3.60±1.32,血Lac(mmol/L):1.56±0.76 vs. 2.12±0.93,t=3.496、2.684,P<0.05]。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NF-α(pg/mL):63.76±16.11 vs.79.21±15.26;IL-6(pg/mL):124.72±30.32 vs.152.43±34.07,t=4.030、3.5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2 h,两组舌下微循环指标明显改善,观察组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性指数(M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VD(mm/mm~2):11.96±3.19 vs.9.79±2.57;PPV(%):64.94±6.81 vs.60.46±6.15;MFI:3.21±0.76 vs.2.72±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77、2.829、2.785,P均<0.05)。结论 CVVH联合肝素治疗对可以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舌下微循环。

  • 单位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