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超声重点评估(focused assessment with sonography for trauma, FAST)在区域性院前创伤患者中应用,利用“互联网+创伤急救”建立一个集统筹调度、绿色通道等功能的院前可视化急救模式。方法 自2020年6月起,广州市番禺区在全区范围内采用FAST对院前创伤患者进行创伤评估,开展区域性院前可视化急救,2021年12月完成培训工作。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全区创伤急救患者的数据,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利用“急救绿道”APP、紫云系统以及各医院信息系统收集急诊准备时间、FAST完成时间、术前准备时间、门术时间,以及漏诊、误诊、死亡人数等信息,采用大数据回顾性分析院前可视化急救实施效果。结果 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804例急诊创伤患者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明显缩短急诊准备时间[(2.23±1.30)min vs.(11.54±4.61)min]、FAST完成时间[(9.08±3.45)min vs.(29.23±5.36)min]、超声检查准备时间[(2.43±0.79)min vs.(11.14±3.29)min]、紧急手术术前准备时间[(21.45±6.73)min vs.(46.15±17.10)min]、门术时间[(40.44±25.20)min vs.(71.40±47.6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信息预警比例(82.9%vs. 63.8%)、直达手术室比率(4.98%vs. 0.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漏诊率(3.9%vs. 13.2%)、误诊率(1.3%vs. 4.9%)、病死率(0.2%vs. 2.6%)、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0.7%vs. 5.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创伤急救”区域性院前可视化急救模式缩短FAST完成时间、急诊准备时间和创伤救治时间,降低漏诊率和严重创伤患者病死率,实现创伤性疾病的快速、可视化、高效的诊疗,这种模式显著提高区域性创伤急救水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