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技术在评估活血化瘀法对大鼠早期肝硬化逆转的应用价值。[方法] 39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后者以0.5%二甲基亚硝胺按2μg/g体质量腹腔注射4周复制大鼠早期肝硬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扶正化瘀组(FZ组)、血府逐瘀组(XF组)、扶正+血府组(FZ+XF组),后3组分别经灌胃给药治疗4周。8周后行超声检查,观察肝实质灌注及门静脉血流等相关参数,分析各组超声参数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处死大鼠后,经腹主动脉取血,行血清学指标检测;取肝组织固定,行HE、Masson染色。[结果] 1)模型组大鼠门静脉内径增大、流速减慢、肝实质峰值强度降低、达峰时间增加、曲线下面积减小,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水平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FZ组、XF组和FZ+XF组大鼠的门静脉内径减小、流速增快、肝实质峰值强度增高、达峰时间减慢、曲线下面积增大,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FZ+XF组的大鼠门静脉内径减小,FZ+XF组及XF组肝实质达峰时间减慢,与FZ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3组治疗组的血清LN、PCⅢ、CⅣ及FZ组、FZ+XF组的血清HA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肝实质HE及Masson染色显示,活血化瘀疗法可以改善肝细胞变性坏死、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减轻肝纤维化程度。[结论]经3组药物治疗后大鼠门静脉高压改善,肝血流灌注增加,且FZ+XF组及XF组明显优于FZ组,与病理相对照说明活血化瘀疗法有助于大鼠早期肝硬化的逆转。利用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估活血化瘀疗法逆转大鼠早期肝硬化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单位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