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多数研究者并不会公开承认这一点,但事实上在时下的量化学术评价体系里,大多数人至少在科研生涯起步时,会偷偷关注自己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数。尤其是引用数,哪怕是较大的个位数也会令人窃喜。但是,随着学术生涯的持续,对于确实在学术写作中投入了思想性影响预期的作者来说,这种兴奋感会慢慢消退。当作者去追踪引述了自己论文的论文时,会发现它们大多出现在文献综述里,或者仅仅被作为一条原始文献的中介或缩略版本。在这种“伪引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