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深浅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作者:张舒; 袁鹂; 李苏梅
来源:临床眼科杂志, 2006, 14(05): 418-420.
DOI:10.3969/j.issn.1006-8422.2006.05.013

摘要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变前房压力、形成不同深度的前房,对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影响。方法36例(4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3mm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扩大至5.5mm后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然后根据后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20只眼),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下唇,待房水放出、前房变浅后,再将切口上唇由角膜向巩膜方向按摩,其余处理为:将结膜瓣复位,球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毕;B组17例(20只眼),使前房维持在正常或略深的状态下,一边注水的同时一边抽出注吸头,其余处理同A组。结果术后1周A组有13只眼(65%)视力≥0.5,而B组仅有6只眼(30%)视力≥0.5,提示A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B组(P<0.05,χ2检验)。同时,90°轴向角膜曲率改变程度,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对t检验),其中A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显示角膜曲率半径明显增加(P<0.05)。180°轴向角膜曲率两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月,90°、180°轴向角膜曲率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此时,A组有14只眼(70%)视力好于0.5,高于B组的11只眼(55%)。结论手术结束前减少灌注使前房变浅、降低眼压并整复切口,有助于使切口两唇恢复到原始位置,由自然生成的房水将前房恢复,从而减少手术引起角膜曲率改变,减少手术后散光,可使手术眼视力获得较快恢复。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