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一种基于寰枢椎解剖标记点间线段比值判断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固定角度是否合理的方法。方法横断面研究。根据纳入标准从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拍摄有脊柱全长侧位X线片的无症状志愿者库中进行筛选, 共纳入207例志愿者数据, 其中男98例, 年龄(40.68±13.87)岁, 女109例, 年龄(42.64±14.45)岁。在侧位X线片上过枢椎下关节面后缘(a)作平行于齿状突后缘的直线(L), 分别交寰枢椎于点b、c和d, 测量线段ab、bd、bc、C1-C2角并计算bd/ab和bc/ab值。分别在男性组和女性组中对bd/ab和bc/ab两个数值预测寰枢椎固定角度不合理(≥22°)的能力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计算两种ROC曲线下面积(AUC), 并用Delong检验比较两种预测方式的性能, 确定区分C1-C2角度是否合理的截断值并计算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男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bc/ab值预测C1-C2角不合理的AUC为0.791(95%CI:0.696~0.867, P<0.001), 截断值为0.449, 灵敏度为97.3%, 特异度为70.0%, 检验性能显著优于bd/ab值(截断值1.100, AUC=0.532, 95%CI:0.428~0.634, 灵敏度为26.3%, 特异度为83.3%, P<0.001)。女性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 bc/ab值预测C1-C2角不合理的AUC为0.804(95%CI:0.745~0.852, P<0.001), 截断值为0.488, 灵敏度为90.5%, 特异度为58.6%, 检验性能显著优于bd/ab值(截断值为0.960, AUC=0.687, 95%CI:0.624~0.748, 灵敏度为90.5%, 特异度为44.8%, P=0.041)。结论 bc/ab值可作为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中用于预测C1-C2角度不合理的有效指标, 并具有较高的诊断精度, 其在男性中的截断值为<0.449, 在女性中的截断值为<0.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