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16(HPV16)的致癌基因E6、E7对宫颈鳞癌细胞C33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HPV16 E6、E7及E6/E7重组质粒,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PV16 E7重组质粒可引起宫颈鳞癌细胞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HPV16 E6、E7和E6/E7重组质粒能显著增强宫颈鳞癌细胞C33A的迁移能力(P<0.05),同时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也显著增强(P<0.05)。HPV16 E6重组质粒可显著上调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mRNA水平(P<0.05);HPV16 E6、E7重组质粒可在24 h内引起GSK3β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调控下游靶基因Cyclin D1和β-catenin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发生变化。结论:HPV16 E6、E7在较短时间(24 h内)可通过GSK3β蛋白磷酸化激活,发挥对GSK3β下游靶基因Cyclin D1、β-catenin基因的调控作用,从而促进宫颈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