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超重和肥胖在全球范围呈上升趋势,且与多种慢性病相关,18~35岁人群相关研究缺乏。[目的]探讨1989—2018年中国18~3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变化趋势及2018年流行特征。[方法]选取1989、1991、1993、1997、2000、2004、2006、2009、2011、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2 425名18~35岁成年人作研究对象。按WST 428—2013《成人体重判定》判断超重肥胖。体重指数(BMI)水平年份趋势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超重肥胖率年份趋势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年均变化百分比(A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分析人口经济学特征与超重肥胖的关系,以性别分层,分析不同亚组中人口经济学特征与超重肥胖的关系。[结果] 1989—2018年18~35岁成年人BMI、超重率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BMI从1989年的(21.3±2.3)kg·m-2上升至2018年的(23.3±4.0)kg·m-2,超重肥胖率从12.1%上升至36.8%。Joinpoin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2000年是1个节点,1989—2000年和2000—2018年超重率APC为4.1%和2.4%(P <0.05),肥胖率APC分别为15.2%和7.5%(P <0.05)。1989—2018年超重率以年均3.1%的速度上升(AAPC=3.1%,95%CI:2.4%~3.7%,P <0.05),肥胖率以年均10.3%的速度上升(AAPC=10.3%,95%CI:7.6%~13.2%,P <0.05)。男性、25~35岁组、北方人超重肥胖率分别为49.5%、38.7%、45.4%,25~35岁男性超重肥胖率为52.6%。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较男性、南方人较北方人超重肥胖率降低(RR=0.54,95%CI:0.44~0.65;RR=0.74,95%CI:0.61~0.91),25~35岁组较18~24岁组超重肥胖率增加(RR=1.41,95%CI:1.07~1.87)。进一步以性别分层,log-binomial回归分析显示,与18~34岁男性相比,25~35岁男性超重肥胖率增加(RR=1.50,95%CI:1.04~2.14),与北方女性相比,南方女性超重肥胖率降低(RR=0.63,95%CI:0.46~0.87)。[结论]我国18~35岁成年人超重肥胖问题日益严峻,目前男性、25~35岁人群、北方人应当重点干预和防控,尤其应关注25~35岁男性。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