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恶性疟患者肝脾形态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吕晔源*; 于振华; 申艳梅; 王艳; 赵云景; 公雯菁; 刘功振; 程鹏; 孔祥礼
来源: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20, 15(10): 1210-1213.
DOI:10.13350/j.cjpb.201017

摘要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分析恶性疟患者肝脾形态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恶性疟患者脾肿大,脾静脉、门静脉血流及流速的变化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恶性疟患者30例(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临床及超声检查指标;应用CDFI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及流速的变化;应用脾脏面积指数公式(S=Kab)测算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脾脏大小变化,分析肝脾形态变化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疟患者治疗前SPV、SPVs和SPRI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重症恶性疟患者肝实质增强,回声粗密不均,门静脉内透声较差,造影后显示部分段栓塞。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恶性疟患者SPSI和SPVs水平逐渐降低,血栓检测阳性率为98%。结论恶性疟患者SPV、SPVs和SPRI水平增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恶性疟患者治疗前后肝脾形态的改变,对疾病的诊断以及疗效评估等具有指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