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症患者血清基础FSH(b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以及与获卵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9个周期),根据是否存在EMs分为对照组(单纯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431个周期)和EMs组(EMs合并不孕患者,158个周期)。采用单因素分析EMs患者血清bFSH、AMH水平与获卵数的关系,并采用多元回归调整不齐的基线资料。进一步以EMs为效应修饰因子,采用似然比检验bFSH和AMH水平与获卵数的交互作用。结合平滑曲线拟合和阈值分析,研究EMs组中bFSH或AMH与获卵数之间关系和效应值的变化。结果 (1)EMs组女方年龄和原发不孕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促排卵方案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EMs组血清bFSH水平显著升高[(7.77±3.77)U/L vs.(6.60±1.82)U/L],AMH水平显著降低[(2.37±2.06) ng/ml vs.(3.10±2.16) ng/ml],获卵数亦显著降低[(7.66±4.66) vs.(9.64±3.10)](P<0.01);(2)多元回归分析校准女方年龄、不孕类型和促排卵方案后,以对照组为参考,结果显示EMs组获卵数减少(β=-1.62)、AMH水平降低(β=-0.62),bFSH水平升高(β=0.8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进一步行交互作用分析,提示EMs增加了bFSH或AMH与获卵数之间效应值β的绝对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显示,EMs组bFSH水平与获卵数呈线性负相关,效应值β(95%CI)为-0.51(-0.70,-0.33)(P<0.01);AMH水平与获卵数呈正相关,当AMH<3.9 ng/ml时,EMs组中AMH与获卵数的效应值β(95%CI)为2.58(2.12,3.04)(P<0.01)。结论 EMs影响血清bFSH、AMH水平,减少IVF周期获卵数,即降低了卵巢储备功能;在EMs患者中,AMH<3.9 ng/ml时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