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非侵入式临床神经调控手段被专家学者们重点关注,其中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无创地在大脑皮层中诱导出感应电场,从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其对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尤为显著。建立5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间歇性θ节律刺激(iTBS)组和连续性θ节律刺激(cTBS)组大鼠模型,每组6只。记录大鼠在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的局部场电位信号(LFPs)。之后,基于定向传递函数(DTF)分别构建θ和γ频段的局部场电位因果连接网络,并计算各组大鼠的DTF值、平均连接密度、全局效率等因果网络特征参数,结合各组行为学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对大鼠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关于学会工作记忆行为学任务所需时间,rTMS组[(4.83±1.84) d]和iTBS组[(5.00±1.55) d]大鼠显著低于对照组[(7.83±2.40) d]和cTBS组[(9.33±2.07) d](P<0.05);各组间大鼠LFPs信号θ频段的DTF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TMS组和iTBS组大鼠γ频段的DTF值等网络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TBS组大鼠(P<0.05)。rTMS刺激模式和iTBS刺激模式有助于增强前额叶皮层神经元集群间γ振荡的信息交互,从而改善工作记忆能力,iTBS以及rTMS对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优于cTBS。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模式经颅磁刺激技术的探索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