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在胸腔镜下外后基底段(S9+10)切除治疗儿童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中进行段间平面确定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胸腔镜进行S9+10切除的12例CPAM患儿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例, 女5例;年龄3.50~11.50个月;体质量为6.5~11.5 kg。术中均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S9+10处于膨胀状态, 余肺处于萎陷状态)后进行S9+10切除, 对其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的手术均在胸腔镜下完成, 无中转开胸病例。11例患儿成功使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准确判定段间平面后完成肺段切除, 其中右S9+10切除8例, 左S9+10切除3例。1例患儿在采用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判定段间平面过程中, 麻醉医师鼓肺至全肺膨胀后手术者需夹闭结扎夹, 因操作不够稳定导致结扎夹脱落没有夹住S9+10, 出现操作失败, 然后改为传统"膨胀萎陷法"进行操作, 又误断基底段支气管, 被迫行右基底段切除。手术时间为85~205 min, 中位数为149 min;术中出血量为5~15 mL, 中位数为10 mL。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为2~4 d, 中位数为3 d;术后住院时间为5~8 d, 中位数为6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1型4例, 2型6例, 3型2例。术后单纯皮下气肿2例, 无出血、支气管胸膜瘘、肺不张等术后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8个月, 中位数为15个月, 复查患儿胸部CT均未见残余病灶、患侧胸腔无残腔。结论结扎夹辅助改良"膨胀萎陷法"进行段间平面确定适用于胸腔空间狭小的CPAM患儿, 且操作简单、有效, 在S9+10切除中使用该法相对安全、可行。
-
单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 济南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