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髌上与髌下两种入路行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探讨不同入路对胫骨骨折治疗的效果差异,分析术后膝前疼痛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荆门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髓内针治疗的胫骨干骨折共143例。髌上入路(A组)74例,其中男39例,女35例;年龄34~55岁,平均(41.56±3.24)岁。髌下入路(B组)69例,其中男35例,女34例;年龄30~56岁,平均(40.56±5.54)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48 h隐性失血量、住院天数、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0个月,平均(8.31±1.21)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除3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深部组织感染、内固定失效、皮肤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两组患者术中出血、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HSS评分比较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A组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Lysholm评分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3个月运动状态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入路行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均安全、可靠,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髌上入路更具优势。术中减少医源性损伤、适度的尾帽突出、术后持续的功能锻炼能降低膝关节疼痛发生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