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内分泌代谢紊乱紧密相关。尽管大量文献报道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生存预后优于传统手术的特点,但目前缺乏大样本量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患者的围术期结果和长期生存预后分析。目的分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围术期结果、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特点和应用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科2012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333例采用机器人手术初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年龄、婚育情况、代谢合并症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肿瘤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数据。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03±9.0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6.04±4.00) kg/m2,肥胖患者(BMI>28 kg/m2)占27.63%;未生育患者占9%;绝经后患者占63%;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占43.84%。机器人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84.91±49.78)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35.29±62.68) mL,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28.00±11.47)枚。手术并发症38例(11.41%),包括淋巴漏23例、感染7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肠梗阻2例、腹腔内出血1例、输尿管阴道瘘1例,经积极治疗均治愈。平均术后排气时间(1.90±0.63)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59±4.04) d。Ⅰ型子宫内膜癌占92.19%,Ⅱ型子宫内膜癌占7.81%;高分化内膜癌占41.19%,中低分化占58.81%;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占78.08%,Ⅱ期占10.51%,Ⅲ期占10.81%,Ⅳ期占0.60%;肥胖(BMI>28 kg/m2)和年龄(年龄>53岁)对子宫内膜癌患者接受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治疗的围术期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3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96.5%,5年累积生存率95.8%。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稳定性强、精确度高,手术效果不受患者高龄、肥胖、复杂合并症等多元化临床特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