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国当代青春爱情片的内容和接受机制进行探讨,指出如果人们对自身焦虑应对不当,有可能导致人们对情欲的表达和对存在的感受发生偏离和畸变,这些隐藏的症候会在生活和文艺作品中显现出来。本文基于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理论,分析了"过分满足"式的青春爱情电影和健康的青春爱情电影之间的区别,指出某些"过分满足"式的电影中存在的爱情观的扭曲和错位,正是源于部分创作者和受众对某种心理焦虑的错误应对。
-
单位北京电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