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讨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薯封垄期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提升海南地区甘薯栽培技术,于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以鲜食型甘薯品种“高系14”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即47 600株/hm2(D1)、71400株/hm2(D2)、142 900株/hm2(D3);4个施氮量,即0 kg/hm2(N0)、60 kg/hm2(N1)、120 kg/hm2(N2)、180 kg/hm2(N3),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以种植密度为主区,施氮量为副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组合对高系14封垄期光合特性、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茎叶生长、源库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封垄期结薯特性、收获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商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甘薯封垄期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茎叶鲜重、分枝数、最长蔓长、单株结薯数及商品薯单薯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1处理时最大;甘薯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N2处理时最大,较N0提高了32.0%,但N2与N1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在同一施氮量下,甘薯块根干物质分配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D2处理达到最大但D2与D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根冠比和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显著增加,在D3处理时最大,其中D3产量较D1、D2分别提高了30.9%和24.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效应中,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有显著影响,而对甘薯收获期产量的影响效应中,种植密度与收获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4。综合本试验结果,当施氮量为60 kg/hm2、种植密度为142 900株/hm2处理(D3N1)时,高系14的产量最高,达到30.1 t/hm2,其对应薯块商品率为94.3%,均为所有处理中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