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试验以谷子、花生单作为对照,设置谷子花生2∶2和4∶4两种间作模式,研究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不同种植模式对谷子花生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地花生谷子间作下,谷子干物质积累量在抽穗期、灌浆期和收获期均显著高于单作,且灌浆期和收获期2∶2间作模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而间作下花生干物质量各生育期均低于单作。各生育期间作谷子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单作,且两种间作模式差异不显著;而间作花生花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低于单作,收获期则高于花生单作,且2∶2间作高于4∶4间作模式。两种间作模式下花生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其净面积产量均低于单作;而2∶2间作模式谷子产量显著高于4∶4间作模式,且两种间作模式下谷子净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谷子单作。谷子花生2∶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大于4∶4间作模式,且均大于1.0。可见,间作谷子在干物质积累、作物群体覆盖、产量等方面均优于单作,而谷子花生2∶2模式又优于4∶4模式。因此,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区,推广谷子花生2∶2间作种植模式利于提高作物群体覆盖、土地生产力,从而促进作物高效共生、盐碱地改良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