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实现好氧颗粒污泥(AGS)系统高效的脱氮效果,本研究将在AGS系统前端设置厌氧段形成“厌氧/好氧” (A/O)运行模式来强化AGS系统的脱氮效果;同时研究整个试验过程中AGS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AGS以丝状菌作为骨架,活性污泥在水力剪切力的作用下不断地粘附在骨架上,进而形成AGS;其过程中胞外聚合物(EPS)组分中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污泥表面Zeta电位值降低,提高了污泥间的凝聚性能,保证了AGS的形成和稳定性运行。污泥颗粒化阶段,unclassified_f__Sphingomonadaceae、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s等具有疏水性和分泌EPS功能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升,促进了污泥颗粒化。A/O运行模式的介入提高了AGS系统中与脱氮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强化了AGS系统的脱氮性能;第110天低温环境的介入AGS系统依然保持稳定运行,最终TN的去除率上升至78.2%,其主要原因归功于Zoogloea(4.6%→8.2%)、Thauera(2.0%→2.3%)、Rhodobacter(2.3%→2.7%)、norank_f__Actinomycetaceae(1.8%→3.7%)、Pseudoxanthomonas(2.2%→4.5%)等菌属的相对丰度上升。

  • 单位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河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