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选择若干重要文本,包括曾朴的《孽海花》、彭家煌的《Dismeryer先生》、刘盛亚的《小母亲》、陈铨的《死灰》等考察"德国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文本里的塑造形变过程,尤其凸显留德作家因为其地理位移过程而导致的精神变易现象,在这里主要表现为对纳粹德国的认知度,指出其侨易过程的复杂性。近代以来中国人的世界想像不仅有着自身国族确立的"他者维度"的引入必要,也更具有超越国族而承载普遍使命的世界胸怀,我们既为"世界之中国",也必然具有文化理想上的"中国之世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