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中,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是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话题。自清代中叶以来,中央王朝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持续深入。在云南红河南岸的黑树林地区,汉族陆续进入哈尼族白宏人聚居的打洞梁子,他们带来新的灌溉技术,促进了打洞梁子农业的发展。随之,汉族与哈尼族白宏人形成了比邻而居的社会形态。通过对汉族和哈尼族白宏人民间信仰的考察发现,汉族的庙宇信仰与哈尼族白宏人的竜林信仰逐渐形成“有边无界”的文化结构特征。基于此特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进一步整合为新的地域共同体,从而在文化深层结构方面实现了地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在多民族地区长时段的共同体生成过程中,民间信仰的良性整合机制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