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鼻咽癌(NPC)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OME)的发病机理,探索临床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35例(43耳)NPC放疗后OME患者,采用咽鼓管置管、冲洗并向鼓室注入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盐酸氨溴索混合药液,局部清理,治疗临近部位疾病,常规全身抗炎、营养神经、扩张血管、粘膜促排剂及皮质内固醇药物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有耳鸣、耳闷感及听力下降等症状;鼓室导抗图均为B型或C型。治疗后耳鸣消失31耳(72.09%)、好转8耳(18.6%)、无效3耳(6.9%),总有效率为90.69%。耳闷感消失35耳(81.40%)、好转6耳(13.95%)、无效2耳(4.65%),总有效率为95.35%。声导抗检查鼓室压图A型23耳(53.49%)、As型16耳(34.88%);B型2耳(4.65%);C型3耳(6.9%)。治疗后0、0.5、1.0、2.0 kHz气导听阈均值为(25.6±3.5)dBHL,而治疗前为(48.5±4.6)dBHL,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依据NPC放疗后OME的发病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咽鼓管置管及注药冲洗等综合治疗手段,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对提高NPC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单位